运动训练专业

当前位置: 冠军体育(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 专业设置 > 运动训练专业

一、专业介绍

运动训练(专业代码040202K)是教育部新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教育学学科门类下体育学类的一个学科专业,是体育学二级学科下开设最早的专业之一。本专业以培养“一专多能、适应社会”的综合型竞技体育教练员,指导员和管理员为主要任务,毕业生就业范围广泛,具有较强的人才市场竞争力。

二、培养目标与具体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人文素养,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备现代竞技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及较高专项运动技能,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基层竞技体育指导、体育俱乐部管理与社会体育服务的应用型人才。

(二)具体要求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与科学人文素养以及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热爱体育事业,具备良好的公民意识,自觉维护社会和谐与民主法制,熟悉国家有关体育运动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具有扎实的竞技体育与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管理科学等有关理论知识,了解和基本把握现代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及其管理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并能在体育运动实践中加以创造性的运用;

3.系统地掌握专项运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一专多能的专项运动技术水平。其中,主修专项运动水平达到一级运动员标准,主修专项的裁判能力达到国家一级裁判员水平;辅修运动专项达到二级运动员水平。具备从事专项运动训练基层指导和运动竞赛组织、裁判,体育俱乐部管理、社会体育服务,以及体育教学、管理、科研等综合应用能力;

4.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与创新实践意识,具备收集、分析、处理和应用竞技体育、体育俱乐部管理与社会体育服务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探索精神和开展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5.具有良好的表达、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能运用一门外语进行基本的读、写和交流沟通,能运用计算机搜集、处理统计数据和文档编辑;

6.具有终身体育的强烈意识,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培养特色

(一)突出“专业理论基础厚”的课程特色,构建系统的专项运动技能与训练指导的竞技体育基础理论课程群和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理论课程群;

(二)突出“专项运动技能高”的专项特色,培养和训练学生具备一专多能的专项运动技能,使学生主修专项运动水平达到一级运动员标准,副修专项运动水平达到二级运动员水平;

三)突出“社会适应能力强”的育人特色,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俱乐部、体育俱乐部经营的社会实践、教育实习与实训、竞赛组织与比赛执裁等多种途径,努力为学生打造锻炼的平台,培养和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四、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一)主干学科: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

(二)主要专业课程:运动训练学、运动选材学、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专项运动理论与实践、运动竞赛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管理学。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主要专业实验

(一)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体育俱乐部社会实践。第四至第六学期,学生在所在专项课教师指导下,开展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俱乐部活动,要求有计划、有记录、有考评、有总结;

2.竞赛组织与比赛执裁。组织校内运动专项通级赛或利用校外竞赛活动等途径,为学生打造专项运动的实践和创新平台,提高其运动专项技术水平及竞赛组织和执裁能力;

3.教育实习与实训。安排在第七学期,为期12周。由实习或实训学校指导教师和本专业带队教师联合组织、指导和考核,考核合格方可毕业,申请学士学位。考核不合格,只能结业,且不能申请学士学位。结业离校的学生,一年内可以再次提出毕业申请,同时附上个人工作总结和工作单位对其实际工作情况的考核意见,经学院审查、考核合格后,再报学校申领毕业证书,达到学位要求者,也可以申请学士学位;

4. 毕业论文写作。通过撰写毕业论文、科研服务,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科研能力。

5.军训。军事训练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在入学初期进行,为期两周。

(二)主要专业实验

1.运动机能评定实验

2.运动技术诊断

3.运动心理测量。